职业竞技场上的光芒虽然耀眼,可背后的代价却大得难以想象。近日,奥运冠军樊振东接受采访,说出了顶尖运动员背后不为人知的苦处。人们好像都忘了,他们不光是赛场上能抗压的“战士”,其实也是普通人啊。有时候,镜头前的一次闪光,就能让运动员心里那道防线垮掉;一句不负责任的舆论攻击,就把他们的选择说成“背叛”。我们在盯着运动员一举一动的时候,不知不觉就把他们变成了心理受伤的人,把他们热爱的竞技场变成了让人喘不过气的牢笼。
樊振东社交媒体账号上的置顶声明还清楚地在那儿呢,那是他两年前发的,希望球迷能和他保持距离,有个分寸。可现实比声明还让人难受:私生饭大半夜闯进运动员酒店房间,个人身份证信息被拿去倒卖,训练计划还被全网直播,这种过分的关注都泛滥了。这种情况可不是个别的,全红婵家被网络红人围堵,她家人只能通宵守着;王楚钦在机场发火引发了大家讨论,之前他不仅被代拍骚扰,还有人直播骂他情绪“太差”。从相关数据能看出来,这几年职业运动员因为焦虑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一直在上升,社交媒体的过度监控就是主要原因。
竞技选手的巅峰期很短,稍微调整一下就容易被攻击。就说樊振东,他选择去德甲联赛调整,这本来是对他职业生涯挺好的事儿,就像张继科当年遇到困难后去海外联赛,很快就恢复状态了。可现在这网络环境一点儿喘息的机会都不给,运动员的每个决定都被说成是偷懒或者弃赛。刘诗雯因为伤病调整参赛节奏,被外界疯狂谩骂;马龙手术后在康复期,也被质疑该退役了。数据显示,咱们国家现役运动员平均每周要面对差不多8次网络暴力,这数字真让人害怕。
展开全文
在镜头、舆论和键盘的压力下,运动员都快到心理障碍的边缘了。超过一半的运动员都把社交媒体评论关了,就想图个安静,结果又被说成“耍大牌”。有个长期报道体育的资深记者说,运动员心理恢复和社交媒体的干扰就像个逃不掉的圈,大家好像都盼着这些专心训练的精英能顶住所有舆论。可实际上,他们又不是无所不能的“超人”,那些批评只有伤害和破坏。不久前,国乒队医在匿名采访里说,现在给主力运动员检查,心理评估都成常规项目了,训练馆还得专门弄个安静的休息地方。咱们别再一味指责这些奉献了青春的运动员了,是不是该先想想自己在键盘后面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呢?
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,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硬地滚球快船 122-117 险胜公牛,哈登末节三分杀死比赛悬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