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场均得分突破10分的国内球员仅有31人!
本赛季CBA的20家俱乐部注册了360名国产球员,但在已进行38轮比赛的情况下,只有31名国产球员场均得分超过10分!这一数字是中国男子篮球职业化30年来的最低纪录。回顾CBA元年,尽管仅有12支球队、注册球员不到150人,依然有9名球员得分超过20分,49名球员得分破10。如今,国内篮球运动员的得分能力显著下降。
目前,联赛得分榜上场均得分超过20分的球员有22人,其中只有南京同曦的林崴一名国产球员。得分榜排名第15的球员有47人,但国产球员不到10人。当前的CBA联赛似乎变成了一个畸形的联赛,外籍球员多为一年合同的“临时工”,缺乏归属感和荣誉感,而国产球员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,很多球员已沦为缺乏得分能力的“工具人”,这也直接影响到国战阵容的质量。
二、你见过罚球命中率38%的顶薪职业球员吗?
有一位球员身高211厘米,体重106公斤,臂展222厘米,站立摸高278厘米。这样的身体条件对于黄种人来说,堪称顶尖。球迷们亲切地称他为“大鸟”,没错,他就是北京控股的顶薪球员沈梓捷。虽然他才27岁,已经打了9年职业联赛,但他这个赛季的罚球命中率仅为38%,令人难以置信。
沈梓捷从进入职业联赛以来,罚球命中率一直未能超过70%,本赛季更是跌至职业生涯最低,71次罚球仅命中27次。这对于职业球员来说,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低水平,即便是一些青少年篮球培训中的孩子也未必如此差劲。虽然沈梓捷具备出色的身体天赋和运动能力,但他的进攻手段仅限于合理的冲撞区,完全缺乏投射能力。要归结其原因,最合理的解释或许就是“懒”,基本功训练不足,而这也并非个别现象,许多现役职业球员都面临类似问题。
展开全文
三、世界篮球史上最大规模的外籍球员“下岗再就业”!
截至CBA第38轮比赛,本赛季20支CBA球队共使用了128名外援人次,这一数字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,甚至超过了许多职业联赛的总注册人数。CBA的外援政策吸引了大量外籍球员涌入中国市场,签订短期合同,是否上场无所谓,最重要的是收入丰厚。
本赛季,这些国企资金雄厚的球队玩得不亦乐乎。资金充足的球队往往表现出色,外援随便更换,谁贵就签谁,4个外援不够就再储备4个,反正有的是钱,无需考虑成本,快乐就好。然而,这样的联赛环境已经彻底败坏了CBA的名声,看似繁荣的景象实则已经烂到骨子里。
私企老板如何与国企竞争?他们手中的计算器算得再精明,也赶不上国企的花钱买外援。谁还愿意投入青训?时间长、成本高,搞得再好也不如国企用钱买高水平外援。本赛季大规模更换外援的现象,实际上是一种灾难。如果下赛季仍不进行调整,中国篮球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后果。
四、CBA最专业的“裁判天团”!
作为世界十大篮球联赛之一的CBA,专职裁判不到1成,其余裁判大多来自地方体育局,兼职性质非常严重。中国篮球的裁判问题早已因2021年的作弊事件而被禁赛,且本就水平不高的裁判大多都是兼职,无法确保裁判质量,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感遗憾。
本赛季已经进行了300多场比赛,但竟然没有一起错判或漏判被公开纠正!体测作弊,世界赛事不敢用的裁判,反而在本国联赛中“毫发无损”,这背后值得深思。规则和政策一改再改,中国篮球的水平却不断下滑。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不敢从根本上进行改革,只是在表面上做文章,真正需要改变的是裁判的执法质量,这才是CBA必须优先解决的难题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上海看球酒吧餐厅推荐|世界杯|酒吧餐厅祝贺!齐广璞冬奥后首夺世界杯冠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