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天津河西区的一片老社区里,有家不起眼的"彪哥鲜果"总在清晨六点准时亮灯。店主熟练地码放着新到的水蜜桃时,常有晨练的大爷熟络地打招呼:"小毛,今天草莓甜不甜?"这位被称作"小毛"的店主,正是十年前泰达队那个风驰电掣的11号——毛彪。 三十平米的小店里,足球元素随处可见:收银台后的照片墙记录着泰达岁月,定制价签上印着足球花纹,就连会员积分卡都设计成黄牌模样。"有球迷专门从滨海新区开车来买水果,就为聊聊当年比赛。"毛彪边说边用专业手法给荔枝喷水保鲜,这手法和他当年保养足球鞋如出一辙。 转型之路并不轻松。最初毛彪连山竹有几个瓣都不知道,现在却能准确判断马来西亚猫山王的成熟度。"足球教会我团队协作,现在我和海南、新疆的果农都是战友",他指着墙上手绘的"水果赛季日历"介绍,不同月份要主打不同产区的当季水果,就像当年教练排兵布阵。 去年冬天,毛彪组织社区孩子们在店门口空地踢球,奖品是水果礼盒。这个即兴举办的"水果杯"赛事,现在成了社区年度活动。当被问及是否怀念职业赛场时,他擦着沾满橙子香的双手笑道:"现在每早开门,都像球员通道等待出场的感觉。" 傍晚时分,小店玻璃映出毛彪帮顾客搬箱子的身影。这个曾在中超赛场创造"毛式弧线"的男人,如今正用另一种方式,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城市传奇。一个足球老将的烟火气转身
"比防守反击更难的是榴莲品控"
"以前射门追求角度,现在挑瓜讲究声音——其实都是手感活"
——毛彪对两种职业的独特理解
双星队CBA球员闪耀国际舞台:世界杯上的中国篮球新希望